找到相关内容801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道德代替宗教是道德信仰的确立

    表率。《尚书》谓君子所宝贵者唯有贤德之士,《韩诗外传》亦说圣人唯寻求贤德之士才能辅佐自己。《五经通义》倡言“行礼乐,宣教化”,倡导整个社会形成极普遍的一种“崇有德”,“彰有道”的教化风尚。在中国,道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3681120.html
  • 生死的省思 —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

    冷酷无情,但也唯有认真地面对死亡,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才得以彰显,有如日本名导演黑泽明的电影巨作《活下去》的生命启示:吾人「向死存在」的单独实存不到生死关头,多半彰显不出海德格所说的「实存的本然性 ...是以发心立愿的自觉为修行的基础。佛教认为死亡乃是生死轮转之一环,而生死轮转是众生的我执与无明烦恼的投射与展现,欲彻底克服死亡,唯有断除我执与烦恼,以超越生死轮转的束缚,而达到涅盘解脱的自在。   佛教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581389.html
  • 从观心评天台山家山外之论争

     初心行人欲依内心修观,先须妙解,了达外法唯一念造,此能造念,本无念性,能造既无,所造安有?外法既虚,唯有内体三千实性,如是解矣,方依内心修乎三观(22)(大正46·712中)。   首先,知礼提出...云心造诸法?得名因邪(74)(大正46·708下)?   3.据他(指源清)所释心法是理,唯论能具能造,生佛是事,唯有所具所造,则心造之义尚亏,无差之文,远失矣(75)(大正46·708下—709上)! 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181706.html
  • 孤山智圆的理具唯心思想及其对知礼之反批

    外在的情形,而唯有识阴才属于内。此于理上是说不通的,因为受、想、行、识等四阴,皆属于心法,若唯认识阴是心,此与理相背,且有违《摩诃止观》之旨。   知礼的色心二分、内外二分,进而导致理事二分之情形,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181707.html
  • 净觉仁岳对其师知礼之「背判」

    理;存则诸法俱立,岂唯有金宝之净相,亦复有泥沙之秽相。存亡一际,事理同时,故喻三点不纵不横,良由于此(29)(卐续藏95·426左上—下)。   此显示了「存亡一际,事理同时」之道理,即是伊字三点不纵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281708.html
  • 台湾佛教四大道场的经营与转型── 佛光山、慈济、法鼓山、中台山

    重要机构的再一次肯定,来加强她周身的光环,否则慈济功德会难免要停滞在高原期,所以它未来将要采取甚么样的经营策略,来重振雄风以与台湾各大道场争逐社会资源,外界唯有拭目以待了。   八、禅学与都市企业结合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781720.html
  • 天台宗和[日本784一1192年]真吉宗时代(1)

    唐朝到印度去,在路上归寂。   此后日本的佛教,几乎全根据密教加以变革。即在南都奈良,密教也以东大寺为中心风靡一时,而在睿山也唯有台密系统兴隆,终于以“理同事胜”进行教判。   第二章 南都佛教的...

    村上专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0881860.html
  •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

    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,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,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。在世界三大宗教中,唯有佛教的哲学思想最为丰富、最成体系,对东西方哲学思想均产生很大的影响。从“和谐世界,从心开始”,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281864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

    ,非官方性、非营利性、相对独立性、自愿性。[32]佛教与基督教的基础组织,皆已大致具备。唯有非官方性的特点比较弱小。但是,它们所构成的信仰共同体、共同体的成员资格认同,大多是自发出现、自动形成的。它们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73681903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高度重视家庭与社会伦理,推崇和睦、融洽的人际关系;在国家间的关系上,主张互利互惠、睦邻友好、协和万邦。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至今仍旧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,依然是衡量世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。我们今天唯有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